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厅里,金属碰撞的清脆声响再次回荡在空中,十几个孩子身着白色击剑服,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灵活移动、进攻、防守,他们的眼神专注,步伐轻盈,尽管口罩遮住了半张脸,却掩不住眼中的兴奋,场边,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静静站立,注视着孩子们的身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看到孩子们重返剑道,享受击剑的快乐,这是我们最大的欣慰。”王钰在接受采访时说,“过去几年,许多孩子的训练被迫中断,如今他们能重回剑道,不仅身体得到锻炼,心理上也重获了自信和快乐。”

重返剑道:恢复训练的步伐
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北京市的体育场馆和击剑俱乐部逐步恢复开放,王钰介绍,目前全市超过百分之八十的击剑场馆已恢复正常运营,许多中断训练的孩子陆续回到剑道前。
“恢复训练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王钰说,“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分区域的开放方式,确保孩子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重返剑道。”击剑协会制定了详细的防疫指南,包括限制训练人数、保持社交距离、定期消毒器械等,这些措施得到了家长和教练的积极配合。
在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十岁的小学员张明阳刚刚结束了一小时的训练,他告诉记者,自己已经半年没有摸剑了,重回剑道的感觉“像见到了老朋友”。“虽然一开始有点生疏,但很快就找回了感觉,我最喜欢击剑时那种专注的感觉,好像全世界只剩下我和对手。”
心理重建:击剑带来的积极影响
王钰指出,重返剑道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心理的重建。“击剑是一项需要高度专注和策略思维的运动,它能够帮助孩子培养自信心、应变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这些品质对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北京大学体育研究所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参与击剑运动的青少年在注意力集中、情绪管理和社交能力方面均有显著提升,研究跟踪了北京市200名击剑青少年学员,发现超过百分之八十五的参与者表示击剑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压力。
“击剑教会我如何面对失败。”十四岁的李思琦说,她练习花剑已有三年时间,“每次比赛后,无论输赢,教练都会帮助我们分析技术动作和战术选择,这让我明白,失败不是终点,而是进步的起点。”
创新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动俱乐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王钰介绍,协会开发了专门的击剑教学平台,提供技术讲解、战术分析和体能训练课程,方便孩子们在家也能保持训练。
“线上课程不是替代线下训练,而是补充和延伸。”王钰说,“通过视频教学,孩子们可以反复观看技术动作,理解战术思路,我们还组织了线上挑战赛,让孩子们保持竞技状态。”
朝阳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教练刘强表示,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有些孩子通过线上学习,反而更愿意提问和思考,回到线下训练时,他们的理论基础更加扎实,技术进步更快。”
赛事重启:谨慎乐观的态度
随着训练的正常化,击剑赛事也在逐步恢复,王钰透露,北京市青少年击剑联赛计划于近期重启,将采取分站式、限制参赛人数的方式举办。“我们会严格控制比赛规模,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赛事重启的消息让小学员们兴奋不已,十二岁的李子涵已经参加了三年击剑比赛,她告诉记者:“我最怀念比赛时的那种紧张和兴奋感,听到比赛要恢复的消息,我和队友们都加倍努力训练。”

王钰强调,赛事重启将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赛事安排,可能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重要的是为孩子们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而不是一味追求规模。”
击剑运动的发展
王钰认为,后疫情时代,击剑运动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体育对孩子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击剑作为一项注重礼仪、智慧和体能的运动,具有独特的吸引力。”
北京市击剑协会计划推出更多普及推广活动,包括校园击剑课程、社区体验活动和教练培训项目。“我们希望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触并喜欢上击剑运动。”王钰说。
协会也在加强与国际击剑组织的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训练方法。“我们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击剑教育。”
在俱乐部的训练厅里,孩子们结束了当天的训练,互相行礼致意,虽然汗水湿透了他们的击剑服,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这就是我们想看到的场景。”王钰微笑着说,“击剑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它教会孩子们尊重、纪律和坚持,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一生,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击剑的快乐,在剑道上找到自信和成长的力量。”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