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你人生中的苦难,主队摆烂不过是场挫折教育
体育周刊特稿 当终场哨声响起,记分牌上刺眼的比分似乎已不再能刺痛老张的神经,他随着稀疏的人流缓缓走出这座他曾视作精神圣殿的球馆,夜空中有细碎的雨丝飘落,手机屏幕亮起,是妻子发来的消息,问他何时到家,女儿明天的家长会别忘了,他深吸了一口混合着雨水和城市尾气的空气,回了一个“马上回”,就在这一刻,那句在他脑海中盘桓了整个第四节的句子,变得无比清晰:相比你我人生中那些真正无从逃避的苦难,主队这番看似绝望的“摆烂”,或许不过是一场迟来的挫折教育。
这并非是为失败唱赞歌,更不是一种精神胜利法的自我麻痹,在职业体育残酷的胜负逻辑下,“摆烂”(Tanking)是一个带着明确功利色彩的策略性选择——通过短期内牺牲战绩,换取未来选秀的高顺位签,从而为球队重建打下基石,它本质上是管理层基于长远利益的一种冷冰冰的算计,对于将情感与认同寄托于球队的球迷而言,这种自上而下安排的“失败”,却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试炼场,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在主动或被动地经历着各种形式的“战略调整期”?当主队的选择与个人命运的低谷不期而遇,一种奇妙的共鸣便产生了。

回顾职业体育史, deliberate 的摆烂并非罕见,远有球队为得到传奇中锋蒂姆·邓肯而进行的“疯狂摆烂”,近有费城76人队那著名的“过程”(The Process),他们用长达数年的、近乎决绝的输球,积攒了足以改变球队命运的天赋,这些故事的后半段,往往是卧薪尝胆后的崛起与辉煌,但故事的中间,那段漫长而晦暗的隧道期,是由无数场失利、球迷的质疑与坚守、以及媒体无休止的嘲讽铺就的,支持这样的球队,意味着你必须要接受一个事实:当下的痛苦,是为了一个遥远且不确定的未来,这像极了人生中某些关键节点的抉择:放弃一份安稳但无望的工作,去攻读一个未知的专业;结束一段消耗彼此的关系,去面对未知的孤独;在一个城市从头开始,一切归零,这些决定都伴随着巨大的短期阵痛,甚至外界的难以理解,支撑我们走下去的,是内心深处对“光明未来”的信念,主队的摆烂,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自己在面对人生重大取舍时的犹豫、坚韧与希望。
将视角从宏大的重建蓝图拉回到每一个具体的比赛夜晚,对于铁杆球迷,尤其是那些经历了球队辉煌年代的老球迷,观看一场明知会输的比赛,是一种更为复杂的体验,你会看到年轻球员在场上拼命表现,却因为经验不足或天赋差距而一次次无功而返;你会看到教练尝试各种战术组合,却总在关键时刻棋差一着;你会看到对手在你的主场轻松庆祝胜利,而你的英雄们只能默默离场,这种无力感,是如此的真实。
但奇妙的是,正是在这反复的失望中,一种新的情感纽带开始悄然滋生,你不再仅仅是为了胜利而欢呼,你开始为某个新秀的一次成功防守而鼓掌,为一次流畅的团队配合而叫好,哪怕它最终并未转化为得分,你的关注点从冰冷的比分,转移到了细微的成长与进步上,你学会了欣赏“努力”本身的价值,即使它暂时无法带来胜利,这种情感的转变,是一种成熟的标志。
这何尝不是我们应对生活磨难的一种预演?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并非所有的努力都能立竿见影,也并非所有的付出都有对等的回报,当我们的事业遭遇瓶颈,当我们的家庭面临变故,当我们的健康受到威胁,那种深深的无力感与看主队输球时的感受,在情感结构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支持一支摆烂的球队,就像是在一个安全的、可承受的范围内,提前进行一场“挫折演习”,它教会我们,如何在希望渺茫时保持耐心,如何在不被看好的境地里寻找微光,如何与不完美的现状共处,并依然保有对未来的期待,这种从“结果导向”到“过程导向”的心态调整,是挫折教育最核心的课题。
更进一步看,主队的摆烂,甚至能提供一种奇特的“心理疏解”功能,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巨大,每个人都背负着各种各样的KPI、期望和责任,当我们把一部分情感寄托在一支正处于低谷的球队身上时,我们仿佛也为自己找到了一个情绪宣泄的合法出口,我们可以坦然地为输球感到沮丧,这种沮丧是公开的、被允许的、甚至是可以与同好们分享的,它不像生活中那些更私密、更沉重的挫折——失业、失恋、疾病——往往难以启齿,只能独自消化,在为主队的失败叹息的同时,我们似乎也在不经意间,将个人生活中的些许失意悄然释放,那句“我的人生就像我的主队一样烂”,看似是自嘲,实则是一种将个人困境“外化”和“普遍化”的心理策略,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我们的孤独感和自责感。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体育的挫折与人生的苦难,在本质上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主队的摆烂,再漫长也是有期限的,它背后有明确的管理层策略和可期待的未来(高顺位选秀权),赛季有明确的起止日期,明年又是一条好汉,甚至,球迷拥有“用脚投票”的终极自由——如果实在无法忍受,我们可以选择更换主队,尽管这对铁杆而言近乎背叛。
但真实的人生苦难,却往往不具备这些特性,一场重病、一次重大的经济打击、亲人的离世,这些苦难是突发的、不可逆的、没有“赛季结束”这一说的,我们无法像管理层那样为人生制定一个清晰的“重建计划”,也几乎没有“高顺位新秀”这样的救命稻草,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从自己的人生中“跳槽”,这种苦难的沉重性与不可逃脱性,是体育世界里的失败永远无法比拟的。
说主队摆烂是场挫折教育,其意义不在于等量齐观,而在于一种情感上的“模拟”和“预演”,它是在一个相对低风险的环境中,锻炼我们面对逆境时的心智肌肉,它告诉我们,低谷是周期性的,失败是可以成为养料的,耐心和信念比一时的胜负更为珍贵,当我们经历了主队一个赛季甚至数个赛季的沉浮,我们或许能更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应对生活中那些更为残酷、但也更为真实的挑战。
老张回到家,女儿已经睡下,书桌上还摊开着明天的功课,妻子轻声问他:“球赛又输了吧?”老张笑了笑,脱下带着湿气的外套:“输了,但那个新控卫传了几个好球。”他走到女儿房间门口,看了看她安静的睡颜,他想,女儿的成长路上,会遇到考试失利,会遇到朋友争执,会遇到各种她想不通的难题,到那时,他或许可以和她聊聊他的主队,聊聊那些输球却依然拼尽全力的夜晚,聊聊如何在不完美的世界里,保持希望和韧性。

主队的摆烂,终究只是一场游戏的一部分,但在这场游戏中习得的,如何与失败共处,如何于黑暗中守望光明,如何将爱延续于胜负之外,这些功课,或许才是体育带给我们的,超越冠军奖杯的、更恒久的人生礼物,真正的胜利,不在于永远站在巅峰,而在于从每一次跌倒中,都能汲取到继续前行的力量,这力量,足以让我们在面对各自人生的真正战役时,多一份从容,少一丝慌乱。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