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小将姜鑫瑞,比赛让我更加自信 场上只能靠自己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2组别比赛中,一位身材瘦高、眼神专注的小选手引起了全场注意,他手持花剑,步伐灵活,进攻如闪电般犀利,防守如铜墙铁壁,今年12岁的姜鑫瑞以不败战绩夺得冠军,成为本届赛事最耀眼的新星。
“每场比赛都让我变得更自信,”姜鑫瑞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说,“但一旦站上剑道,我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番成熟稳重的发言让人难以想象出自一位少年之口。
从羞涩男孩到赛场王者
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四年前,当时8岁的他在学校课外活动日第一次接触击剑,立刻被这项结合智力与体力的运动吸引。“我喜欢击剑服,像佐罗一样帅,”姜鑫瑞笑着回忆起初识击剑的情形。
最初的训练并不轻松,姜鑫瑞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刚开始时十分害羞,甚至不敢大声喊出得分。“他总觉得自己不够好,缺乏自信。”
转变发生在持续的训练和比赛中,教练李建国表示:“姜鑫瑞不是最有天赋的选手,但他有最难得的品质——坚持和思考,每次训练后,他都会自己加练;每场比赛后,他都会认真复盘。”
独立自主:赛场上的唯一选择
本次锦标赛的半决赛中,姜鑫瑞遭遇了强劲对手——来自上海的王明哲,比赛陷入胶着,双方比分交替上升至14平,最后一剑定胜负的时刻,姜鑫瑞深呼吸,目光坚定,一记漂亮的进攻击中有效部位,锁定胜局。
“场上只能靠自己,”谈及那个关键瞬间,姜鑫瑞说,“无论教练在场边如何指导,最终执行比赛的只有运动员自己,那一刻,我需要自己判断、决策并承担后果。”
这种独立思考能力让教练组印象深刻,李教练评价道:“很多年轻选手在比赛中会不自觉地向教练席求助,但姜鑫瑞从一开始就养成了自主决策的习惯,这是击剑运动的核心精神——自我负责。”
平衡学业与训练的双重挑战
作为一名六年级学生,姜鑫瑞面临着学业与训练的双重压力,他每天下午放学后训练三小时,周末则全天训练,尽管如此,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班级前列。
“击剑教会我高效管理时间,”姜鑫瑞分享他的经验,“在剑道上,每一秒都很珍贵,这种意识也帮助我在学习时更加专注。”
他的班主任老师表示,击剑训练反而促进了姜鑫瑞的学业表现:“他在课堂上更加专注,做事更有条理,遇到难题也不再轻易放弃,这种体育精神迁移到了学习当中。”

心理素质:超越技术的关键
心理老师张琳分析了击剑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益处:“击剑是一项个人项目,运动员需要独自面对胜负,这培养了孩子的责任感和抗压能力,姜鑫瑞的成长轨迹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姜鑫瑞承认,自己曾经非常害怕失败。“刚开始比赛时,我输剑后会哭鼻子,甚至会好几天不想练习,但慢慢地,我学会了从失败中学习,每次失败都让我更清楚自己的不足。”
这种心态转变在决赛中得到了完美体现,面对去年曾战胜过自己的对手,姜鑫瑞毫不畏惧,以15-8的比分轻松取胜。“我不再想着输赢,只专注于每一剑的质量。”他总结道。
梦想国际舞台
夺得全国冠军后,姜鑫瑞有了新的目标——代表国家参加国际比赛。“我知道还需要更多努力,但我已经准备好了,”他自信地说。
国家青年队教练组已经注意到这位新星,青年队主教练刘健表示:“我们关注姜鑫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不仅技术全面,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出色,具备优秀运动员所需的独立思考能力。”
对于未来的挑战,姜鑫瑞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击剑之路还很长,这次夺冠只是一个开始,我会继续努力,因为真正的对手永远是自己。”

随着击剑运动在中国青少年中的普及,越来越多像姜鑫瑞这样的年轻选手崭露头角,他们不仅在赛场上追求卓越,更通过这项古老而优雅的运动培养着独立思考、承担责任和面对挑战的勇气——这些品质将伴随他们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
正如姜鑫瑞所说:“击剑教会我的不只是如何比赛,更是如何面对生活,每次穿上击剑服,我都知道:我必须自信,我必须独立,因为这就是比赛的真谛,也是成长的真谛。”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